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質量目標管理的"常見病"
質量目標是組織依據其質量方針制定的在質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否滿足質量目標要求是質量管理體系策劃時應考慮的首要因素。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具有實現規定質量目標的能力,也是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重要標志。
眾智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中,發現一些組織對質量目標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沒有明確實現質量目標的期限,有的甚至在第一年就實現了。質量目標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反映出一定的先進性。
2.有的組織受傳統的“方針目標管理”的影響,既沒有形成文件的總的質量目標,也沒有在質量手冊中反映,只有年度質量目標。只有有了目的明確的總的質量目標,并通過每年的分解,有步驟地向預定的目標推進,才能為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提供方向。
3.GB/T19001標準要求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但是有的組織只有總的質量目標和分解到年度的質量目標,沒有進一步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或只分解到部分職能部門,更談不上分解到一定層次。更多的組織只對各部門提出制定質量目標的要求,而不過問其內容是否滿足要求、是否可測量,以及能否確保組織年度質量目標的實現。
4、GB/T19001標準條款要求質量目標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多數組織的質量目標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只有一些反映工作質量的指標,如交檢一次合格率等。
根據產品的特點,有的組織可以將產品的主要質量特性追求值列人組織的質量目標中,如噪聲、有條件測量的可靠性指標,但對于大多數組織來說,只能在新開發產品時在產品實現策劃階段確定產品的質量目標。對于這樣的組織,在策劃其質量目標時,應該與7.1a)聯系起來,以滿足5.4.1對此提出的要求。
5.質量目標(包括相關職能和層次的質量目標)需要按一定的時間間隔進行測量,而有的組織不測量中層(及基層)的質量目標,有的只有按月或按季的測量結果而無累計的測量結果,有的只測量部分主要指標而未包括整個質量目標,有的缺乏充足的測量依據,可信度不高。
上述“常見病”的存在,有認識上的問題,有理解上的問題。對于質量目標管理可參照以下思路進行: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制定的質量目標是適宜和可測量的,可作為組織若干年內追求的目的,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