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認證與循環經濟主要存在以下十個方面的關系。要求創建文件化的環境管理體系;訂定環境目標,作出環境掩護的答應;辨認企業的環境因素,訂定目標指標以改進環境狀態;要求污染防備,連續改進;遵遵執法法例;針對企業的重要環境崗亭,創建作業步伐加以控制;細致各方面的信息相同;要求對告急突發變亂,創建應急和相應籌劃。
一、ISO14000尺度的根本要求
要求創建文件化的環境管理體系;訂定環境目標,作出環境掩護的答應;辨認企業的環境因素,訂定目標指標以改進環境狀態;要求污染防備,連續改進;遵遵執法法例;針對企業的重要環境崗亭,創建作業步伐加以控制;細致各方面的信息相同;要求對告急突發變亂,創建應急和相應籌劃。
二、循環經濟的根來源根基則
循環經濟的根來源根基則可歸納為3R,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即:“減量化”原則,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再利用”原則,以廢棄物利用最大化為目標;“再循環”原則,以污染排放最小化為目標。
三、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實現情勢
循環經濟與資源節省及環境掩護、污染管理、干凈生產,既一脈相承,又各有偏重。循環經濟的一個題中之義是環境掩護,減少污染物排放。因此,生長循環經濟自己便是重要的環境掩護步伐。產業污染防治的初始本領重要是“末了管理”,這是一種只投入而不孕育發生經濟效益的步伐,即便是發達國度也早已放棄了這種費而不惠的辦理污染題目標技能門路。與此相比,企業根據ISO14000尺度創建、實行、連結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夸大生產謀劃全歷程的環境因素控制,通過進步資源利用服從來減少污染物排放,現實上,這也是企業層面循環經濟的重要實現情勢。
四、中國海表里循環經濟的生長狀態
在發達國度,循環經濟已成為一種潮水和趨向,得到了敏捷的生長,結出了豐富的果實。發達國度的循環經濟不但得到了當局的鼎力大肆推動,也得到了企業界的積極相應。很多企業在微觀條理上對循環經濟的運作舉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精良的結果,形成了一些典范的模式。
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月,當局已經開始器重對工礦企業廢物的接納和再利用,提出末了管理的頭腦,以到達節省資源、管理污染的目標。進入90年月后,又提出了源頭管理的頭腦。2002年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干凈生產促進法》頒發并開始實行。進入2004年,生長循環經濟正式成為我國的一項國策。在當局有關部分的推動下,我國循環經濟的實踐活動已經取得了肯定的希望。據統計海內已有幾千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幾百種產物得到了環境標記。很多企業根據ISO14000尺度創建了環境管理體系,開始憑據生態學的原理構造生產,使得一個企業的“廢物”釀成另一個企業的原質料,盡大概減少廢棄物和污染的排放。
五、企業生長循環經濟的根本途徑
企業生長循環經濟的根本途徑便是根據ISO14000尺度的要求創建、實行、連結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起首要鼎力大肆推進節省降耗,進步資源利用服從。在生產、流暢、消耗的各個范疇,鼎力大肆節能、節水、節材,減少天然資源的斲喪,實現以最小的資源斲喪創造最大的經濟長處;其次要全面改進管理和工藝流程,只管即便罕用或不消有毒有害的質料,減少或消除生產歷程的種種傷害因素,如高溫、高壓和強振動等,利用少廢無害工藝,接納高效設置裝備部署,強化物料的再循環,從生產和辦事的源頭減少污染物的孕育發生,實現由末了管理向污染防備的變化;三是要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種種廢棄物和再生資源,減少廢棄物的終極處理量。
六、生長循環經濟是我國應對入世挑釁,加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客觀要求
我國踏入世貿構造的門檻快要兩年,國際上百般百般嚴酷的法例和尺度相繼而來,怎樣在日趨猛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是急需探究的龐大題目。我國企業走向天下的一個重要阻力是貿易壁壘。近幾年,資源環境因素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突顯,“綠色壁壘”成為我國擴大出口面對最多也是最難突破的題目,有的已對我國產物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造成重要的影響。隨著經濟環球化的日趨形成,企業正面對來自ISO的多重壓力。一方面企業必須實行ISO9000質量尺度,以使企業連結競爭力,樹立質量形象;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實行ISO14000并通過認證,以此來樹立自身的環保形象。未得到認證的企業將有大概被外國當局克制入口,同時外國企業為連結自身的環保形象,中斷與無證企業的買賣往來。
七、ISO14000與可連續生長有何干系
可連續生長是創建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底子和舉措依據,而ISO14000不但是推動可連續生長的必要,并且是轉動或實現可連續生長的杠桿;可連續生長是當今社會經濟生長高條理的目標,而ISO14000則是可連續生長梯級上的一條理,并包容于可連續生長之中??蛇B續生長和ISO14000都貫串著人的生長,兩者具有相互聯系關系、相互推動的作用,前者所要辦理的重要題目是人與人、人與天然、天然與天然之間的干系,以及運行機制題目,后者所要辦理的重要題目則是污染防備、連續改進和潛伏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它們雷同之處是無論可連續生長,照舊ISO14000,都是為掩護環境、防備污染而提出的??蛇B續生長因環境污染有礙于經濟生長而先行提出,ISO14000則在實行可連續生長條件下而提出,兩者都因此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和諧與連續生長作為終縱目標。
八、企業根據ISO14000尺度實行環境管理體系有什么利益
當企業根據ISO14000尺度創建了環境管理體系之后,通過管理活動、范例化文件和記載等步伐可以和諧差另外職能部分之間的干系,可以在企業加強環境管理意識;創建一個精良的環境目標和環境管理底子;有利于找出并控制龐大的環境因素和影響;有利于辨認有關的環境法例要求與現行狀態的差距;減少由于污染變亂或違背執法法例所造成的環境影響;創建構造內污染防備優先序列,并為實現污染防備目標而高興;可以進步監測環境的本領和評價該體系的服從,包羅促進體系的改進和調解,以順應新的和不停變化的環境的要求;由于改進環境從而帶來很多重要的貿易、環境時機。
九、循環經濟的觀點
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物——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活動的經濟。而循環經濟是把干凈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素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紀律來引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也便是說,循環經濟是一種基于以資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為引導頭腦,以“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為特性,根據“資源→產物→再生資源”的反饋流程構成的“閉環式”經濟模式。
十、企業推進ISO14000系列尺度的發起
任何企業的生產歷程都是物質的循環歷程,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現實上便是污染物未被利用的題目。企業推行ISO14000的環境管理體系,一樣通常應在三個條理上舉行。即:主體產物環境質量控制。起首是企業主體產物的生產工藝歷程,其全部環境管理事情,可納入企業的環境管理手冊??浯蟓h境目標和環境因素活動的步伐化控制,工序間的活動依然通過事情質量的體系來包管明現;生產歷程環境質量控制。由于生產歷程布局的多樣性,在夸大企業對社會、天然的同一范例的條件下,生產歷程環境質量控制可以通過環境管理手冊或步伐文件來表現。環境管理范例要求通過支持性文件來增補。如許在擔當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范例認證或考核時,亦能連結環境管理的同等性;直接環境質量的控制。要分外夸大企業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測的同等性,環境監測部分要突出按ISO14000確定管理要素,創建環保體系,這部分擔理在環境管理手冊的同一范例下,可以舉行管理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