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ISO9000認證與企業文化的關系-河南眾智ISO9000認證中心指出,ISO9000認證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質量管理體系的系列標準,它明確提出了質量管理的八大原則: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以及與供方的互利關系。這些原則科學總結了世界各國多年來理論研究的成果和實踐經驗,不僅體現了質量管理的基本規律,也適用于組織的全部管理。
ISO9000的精神是“寫你所做,做你所寫,寫和做一致”,就是將各項工作標準化、制度化,因此要求組織建立形成文件的質量管理體系,以“文件”來規范員工的行為,要求全員來遵守。同時,通過監視測量和持續改進機制使員工的工作受控并促使其不斷改進業績。
企業文化是企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一切經營管理活動和思想精神活動的總和,由企業的制度文化、典籍文化、觀念文化、物質文化等部分組成,其核心內容是價值觀,也就是企業員工對某件事或某種行為的好與壞、正確與錯誤、值得崇敬和效仿或應該鄙視和拋棄的一致認識,并往往以制度文化規范的形式表現出來。在企業文化中,人是主角,是占主導地位的因素。企業員工不是單純的經濟人,而是社會化的人,都受其思想意識、價值觀的控制。企業領導者應善于營造一種良好的企業文化,使員工能自覺地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積極工作。
某些企業在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理念并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后,只是片斷地吸收、部分地采用,把凌亂的方法或者只言片語當成法寶,只是針對自認為有用的工作做一做,認為對自己沒用的工作就放著不做。因此忽視了質量管理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有的企業為行銷好看或投標的需要,并沒有真正把ISO9000的理念融入日常管理或工作流程中,甚至使質量管理體系成為一個“外掛系統”,不僅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并達到應有的質量效果,反而成了包袱。
企業應將建立ISO9000體系作為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加以倡導。在推行ISO9000過程中,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吸納以往優秀管理經驗,形成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建立起層次化的“制度”體系,理順各部門及各級人員的工作職責,使產品形成的全過程,一切活動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要通過培訓、溝通等形式,確保員工形成“有法必依”的意識,再通過監視和測量,督促各項要求的實施。
導入了ISO9000,可跳出了"人管人、人看人"的老套路,通過ISO9000種種制度化的程序,將企業的目標、任務、方針、政策、要求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企業領導者的權威不是靠發號施令,而是通過制度化的管理來樹立。這樣做的好處表現在:第一,人人都自覺地受制度約束,由他人管變成自己管,使員工成為企業真正意義上的主人;第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依法自約,自我管理,清除了人為因素,給員工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第三,由于ISO9000的規范涉及到企業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等方面,使企業管理工作排除了人為因素和傳統管理方式的干擾,減少了隨意性,增強了科學性,使執行制度嚴格化、經?;?、普及化和持久化,從而也消除了由于人為因素在管理中出現的不合理現象。
通過ISO9000這個載體,把制度融合在一個良好的企業環境和文化氛圍中,使之成為一種理性化的文化行為,成為辦好企業最持久、最牢固的軟件。企業員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既得到了培養教育,又在無聲潤物的培養過程種升華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從而自覺地樹立起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就能很認真的執行管理體系的運作要求,使質量管理系統能夠不斷的完善及改進。
當然,創造優秀的企業文化有很多工作要做,正如建立ISO9000系統也有一個持續改進的PDCA運作模式。因此,企業應把慣徹ISO9000標準的行動與創造優秀的企業文化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功能,并通過文化的說服力、滲透力、誘導力和約束力來挖掘員工的積極性,去強化員工的質量意識,以不斷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兩者可以說是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的作用,最終的作用是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水平,擴大產品銷售市場,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資產增值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