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到質量管理體系七項原則的前兩項以顧客為焦點和領導作用,那么這次呢,小編還是接著上次講接下來的另外幾個質量原則的理解。
1、全員參與
概述:整個組織內各級人員的勝任、授權和參與,是提高組織創造價值和提供價值能力的必要條件。
依據: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組織,各級人員得到尊重并參與其中是極其重要的,通過表彰、授權和提高能力,促進在實現組織的質量目標過程中的全員參與。
益處:通過組織內人員對質量目標的深入理解和內在動力的激發以實現其目標;在改進活動過程中,提高人員的參與程度,促進個人發展、主動性和創造力;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增強整個組織的信任和協作;促進整個組織對共同價值觀和文化的關注。
措施:與員工溝通,以增進他們對個人貢獻重要性的認識;促進整個組織的協作;提倡公開討論,分享知識和經驗;讓員工確定工作中的制約因素,毫不猶豫地主動參與,贊賞和表彰員工的貢獻、鉆研精神和進步;針對個人目標進行績效的自我評價;為評估員工的滿意度和溝通結果進行調查,并采取適當的措施。
2、過程方法
釋義:當活動被作為相互關聯的功能練過過程進行系統管理時,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始終得到預期的結果。
理論依據:質量管理體系是由相互關聯的過程所組成。理解體系是如何產生結果的,能夠使組織盡可能地完善體系和績效。
主要收益:提高關注關鍵過程和改進機會的能力;通過協調一致的過程體系,始終得到預期的結果;通過過程的有效管理、資源的高效利用及職能交叉障礙的減少,盡可能提高績效;使組織能夠向相關方提供關于其一致性、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信任。
可開展的活動:確定體系和過程需要達到的目標;為管理過程確定職責、權限和義務;了解組織的能力,事先確定資源約束條件;確定過程相互依賴的關系,分析個別過程的變更對整個體系的影響,對體系的過程及其相互關系繼續管理,有效和高效地實現組織的質量目標;確保獲得過程運行和改進的必要信息,并監視、分析和評價整個體系的績效,對能影響過程輸出和質量管理體系整個結果的風險進行管理。
現代質量管理是面向過程的管理,對過程的管理,避免管理的盲區。